植草磚鋪設時,留多大縫隙利于草生長,這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來考慮。
從草種自身特性出發,不同的草種對生長空間有不同要求。例如,常見的馬尼拉草,它的匍匐莖較為發達,橫向擴展性強,鋪設植草磚時縫隙可以相對小一些,一般留 2 - 3 厘米即可。這樣既能保證其有足夠空間扎根、伸展匍匐莖,又不會因縫隙過大導致土壤流失過快。而像高羊茅這類叢生型草種,生長相對直立,為了讓每株草都有充足的光照、空氣以及生長空間,縫隙建議留 3 - 5 厘米。
氣候條件也起著關鍵作用。在雨水較多的地區,縫隙要適當留大一些,通常 4 - 6 厘米。這是因為較大的縫隙能加快雨水滲透速度,避免積水長時間浸泡植草磚,致使草種爛根。同時,空氣流通也更為順暢,利于根系呼吸。反之,在干旱地區,縫隙可以相對縮小至 2 - 4 厘米,減少土壤水分蒸發,保持根部濕潤。
考慮到日常維護與使用場景。如果植草磚鋪設在行人較多、踐踏頻繁的區域,縫隙應在 3 - 5 厘米。一方面,較大縫隙能緩沖行人腳步對草的直接沖擊,減少草被踩死的幾率;另一方面,方便日后補種草籽或進行簡單的土壤疏松等維護工作。要是用于景觀觀賞區,對美觀度要求較高,縫隙可控制在 2 - 3 厘米,使整體看起來更加規整、精致。
土壤類型也不容忽視。沙質土壤顆粒松散,縫隙易被填滿,留縫可以稍大,4 - 5 厘米;黏土質地細密,保水性強但透氣性差,縫隙 3 - 4 厘米為宜,既能保證透氣,又可防止土壤板結阻礙草生長??傊?,要綜合草種、氣候、使用場景、土壤等要素,精準確定植草磚縫隙大小,為草的生長創造優良條件。